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
NaOH溶液 NaHCO3溶液 透明玻璃钟罩 小烧杯 大小一致的同种盆栽植物若干 培养皿等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用一适当大小的钟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取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表示位于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在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2)图中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作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
(3)过程②除了需要图中已表示出的条件外,还需要(至少写出2项)。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4)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分子量变小,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正确,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以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丢失,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5)图中的生物效应指的是。
玉米有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
研究发现纯合的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图两种情况。
(1)玉米的是显性性状,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2)实验1亲本中早熟品种的基因型是。
(3)实验2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若对两组实验的F1分别进行测交,后代的早熟和晚熟的比例依次为、。
(4)实验2的F2中早熟的基因型有种,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从实验2的F2中取一早熟植株M,将早熟植株M与晚熟植株杂交,若后代早熟∶晚熟=1∶1,则早熟植株M的基因型可能是。
(5)若让实验1中的F2随机交配,则后代中早熟和晚熟的性状分离比是。
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
作用速率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为该植物在适宜
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甲可知,与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阶段。
(2)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是:。
(3)乙图中用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
(4)当环境温度为4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mg/h。理论上预计,在温度为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已知乙图是在此温度条件下绘制而成的曲线,理论上分析,如果温度改变为45℃,图中b点将向移。
(5)乙图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0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请分析下面一项专利。
申请专利号 |
03109739.1 |
时间 |
2003.04.14 |
名 称 |
利用转基因番茄生产胰岛素的方法 |
公开号 |
1458161 |
公开日 |
2003.11.26 |
申请(专利权) |
林忠平 |
地 址 |
北京市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发明(设计人) |
林忠平、倪挺、 陈溪、胡鸢雷 |
专 利 摘 要 |
本发明利用转基因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胰岛素。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依据植物偏爱密码子的原则来设计所含的密码子,通过人工合成若干DNA片段,拼接而成,并且在C端加上KDEL的内质网滞留序列。将该基因置于CaMV35S启动子和果实专一性启动子2A12的驱动之下,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番茄中,在番茄的果实中表达人胰岛素。 |
(1)此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是。将人工合成的DNA片段拼接在一起,所必需的工具酶是和。
(2)试分析在C端加上KDEL的内质网滞留序列的原因:。
(3)农杆菌介导的方法是将目的基因与农杆菌的结合构建;目的基因能否在番茄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存在目的基因可采用技术。
下图为某家族患原发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遗传系谱:
(1)该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性遗传,位于染色体上。
(2)若Ⅲ1与正常女性(XBXb,b为眼球震颤基因)婚配,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3)研究人员检测了该家族中正常人和患者相应基因的编码链(非模板链)碱基序列,如图所示:
图中四种不同形状曲线代表四种碱基,峰的顺序表示碱基序列,且一个峰对应一个碱基。该家族正常人的基因编码链的碱基序列为CGCTCCTTCCGTCT,患者的基因在“↓”所指位置处碱基发生了 →改变,导致由其合成的肽链上原来对应的变为。(丙氨酸GCA,精氨酸CGU,丝氨酸AGU,组氨酸CAU)
(4)该基因突变导致骨骼肌细胞膜上K+通道蛋白的发生变化,使血钾浓度降低,最终不能引起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导致肌无力。
(5)要了解Ⅳ1与Ⅳ2的后代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需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并对Ⅴ1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