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
| C.内阁地位等同于六部 |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
柏拉罔在《理想国》中谈到雅典的现状时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从该谈话中可看出他
| A.推崇民主制度 | B.认为雅典政治受到人性的负面影响 |
| C.欣赏僭主政治 | D.认为雅典民主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
“爱国的方式需要选择,热情却常常用错了方向,并因此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人类的悲剧也因而一次又一次上演。历史总是可笑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局外人的眼中看来,所下的定义应该足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内战,一旦受到鼓惑或者是坏的说教,就要向坏的方向上发展”。联系史实,符合上述评论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是()
| A.义和团运动 | B.甲午中日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 | D.抗日战争 |
《故王文贤墓志铭》中有这样段话:“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经商成功后可以研究学问或做官 |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
| C.商人要向读书入学习文化 | D.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
| A.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 | B.打破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观念 |
| C.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 | D.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
史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下列选项中与材料所表达的观点一致的是
| A.“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建庙宇,统理海内” |
| B.“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皆不鉴秦设相之患” |
| C.“(大事)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
| D.“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