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都必须立足于文化战略,文化始终是发展的支点。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回答下列各题。“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 C.文化是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 | D.只有优秀文化才对人产生影响 |
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8月13日至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工作进行部署。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
| A.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
| B.把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
| C.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 D.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
嫦娥2号”探月卫星于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9时成功发射,这是继“嫦娥一号”后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启示我们
| A.我国的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 B.文化生产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
| C.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
| 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说,文化是人的灵魂的灯塔,常听说有即将离开人世的人身边放着某个作家的作品,但没听说哪个生命临终的人在感悟人生时,身边摆一个钱包。这句话使人们体会到
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可以离开人而独立发展 ④优秀文化是人们心灵的火炬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揭晓。每一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晚会,都催人上进,给人以持久的力量。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③文化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文化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繁荣与和谐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消费领域,面子的影响也随处可见。这种“面子”型消费,归根结底是虚荣心在作祟。“面子”型消费主要属于( )
|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
|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 D.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的消费需求。可见扩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关键要
A提高城镇低收入家庭的收入 B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C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 D提高全民获得社会保障性收入
经济学家发现, 工作不稳定的人比有着稳定工作的人有更高的储蓄愿望。这表明
| A.当前收入直接影响当前的消费水平 |
| B.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当前的消费水平 |
| C.居民收入差距大小影响总体消费水平 |
| D.人们应转变消费观念, 做理智的消费者 |
在2009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要在09年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促进就业政府应该
①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②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③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大力开展职业培训④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和领域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问题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为此国务院强调在2009年我们将采取更积极的就业政策,来促进就业。请问下面关于经济发展与就业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经济发展越快就业人数越少 |
| B.经济发展越快就业率越高 |
| C.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就业的增长 |
| D.经济发展是改善就业的根本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