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黄金高,原是福建省连江县县委书记,被喻为穿着“防弹衣”的“反腐英雄”,后来,他自己也因涉嫌受贿,而由一个“反腐英雄”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腐败分子。
(2)鲁迅文章中有些的地方,读者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认真揣摩,才能理解。
(3)日本政界的右翼分子妄图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A.退化隐讳篡改 | B.蜕化隐晦篡改 |
C.退化隐晦窜改 | D.蜕化隐讳窜改 |
典故中与诗文所涉及的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气凌彭泽之樽——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 |
B.奉宣室以何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C.光照临川之笔——此一生得意,唯在临川四梦 |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雄州雾列 |
B.宾主尽东南之美 |
C.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
D.俊采星驰 |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帝阍(hūn)翼轸(chěn)台隍(huánɡ)瓯越(ōu) |
B.睢园(suī) 棨戟(qǐ) 龙舳(yōu)簪笏(zān) |
C.涸辙(hé)捧袂(mèi)凫渚(zhǔ)多舛(chuǎn) |
D.睇眄(miǎn) 孤鹜(wù) 遄飞(chuán)叨陪(dāo) |
对下列各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大约因为心情急切,作者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为了告诉每个人,明知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 |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这里“松菊”既是天性爱好又是言志和寄托。 |
C.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 |
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鸟犹如此,人何以堪?触景感怀,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
下列各项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时矫首而遐观 | B.鸟倦飞而知还 |
C.亦崎岖而经丘 | D.泉涓涓而始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