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张瀚《松窗梦语》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张毅庵,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由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这一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受到欢迎 |
C.杭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杭州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明显 |
美国总统胡佛在经济危机来临后这样考量说:“……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在商业中,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只有这样,这些措施才能阻止大范围失业的发生。”下列评论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经济崩溃的原因之一是向商业借款人提供的信贷太少 |
B.联邦储备系统是增强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 |
C.公共建设成为解决经济萧条的有力手段 |
D.政府应系统强力干预,控制劳动者工资水平 |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
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 |
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
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 |
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 |
政府的经济政策往往影响到国家经济的走势。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共产政权的经济政策迭生变化:1918年起,列宁实施激进的共产主义,到1921年改行“新经济政策”;1928年后,斯大林则推动一系列的“五年计划”。从上述政策的结果评估,1917年到1928年,苏联的经济成长走势示意图最可能是()
“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这一材料反映了()
①近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具
②交通运输出现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
③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
④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