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在英国的街头,你能遇见下列著名作家( )
①拜伦 ②马克•吐温 ③雪莱 ④巴尔扎克
A.①② ![]()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 A.心外无物 | B.理是世界本原 |
| C.无为而治 | D.仁者爱人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 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
|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
|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
|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 A.②④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①②③ |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 A.天人感应学说 | B.君权神授学说 |
| C.独尊儒术建议 | D.崇尚法制主张 |
《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
| A.“天人感应”思想 | B.制天命而用之 |
| C.阴阳五行学说 | D.封建等级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