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民族主义推动了西欧民主化进程 |
B.民族主义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促进 |
C.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的性质有变化 |
D.民族主义推动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发生 |
学者刘田玉在《民主与自由的分际》中说:“为了避免‘群氓统治’和经济崩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美国)制宪会议设计的宪法不仅旨在防止来自上层的暴政,也旨在防止来自底层的暴政。”为此,美国
①为防止“暴政”而实行三权分立和联邦制
②颁布的宪法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③确立的制度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批判性继承
④确立的制度实现了全民直接民主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图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 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
C.亚、非、拉的近代化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著名哲学家稽文甫先生认为“(王)阳明实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是因为
①他们都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②他们都主张“良知”和“知行合一”
③他们都使正统思想出现世俗化的倾向 ④他们都将人从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近代学者李济在谈到史学研究时说:“我们并没有期望得到许多甲骨文字,……就殷商文化全体说,有好些问题都是文字中所不能解决而就土中情形可以察得出的。”这里他强调的是
A.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的作用不大 | B.文字史料对揭开历史真相有直接作用 |
C.实物史料比文字史料更有价值 | D.实物史料与文字史料一致才符合历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