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2日,全国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工作会议研究决定,1500万字的大型文化丛书《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将于2012年国庆节前出版。这对于推进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推动地方 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之所以要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制造了一批大众学术明星,也制造了新媒体时代的出版神话。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走红图书市场,也诱发了出版人对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热情和想象空间。有人总结,“百家讲坛”的成功在于在市场运作中实现文化向大众的普及。这体现了()
①文化产品借助大众传媒和市场运作广泛传播
②先进文化就是面向大众、反映大众的利益与呼声的文化
③规模化、产业化地生产文化产品有利于文化传播
④大众文化的盛行导致了文化品位的低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不正确理解是
A.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 |
C.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D.传统文化都是精华,我们都应该继承发展 |
《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不是简单重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是力图通过这段历史让人思考不同人对待战争、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这样的场景让人震撼!起到了唤醒国人,激发民族责任感的作用。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
B.优秀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
C.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 |
严复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 B.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
C.文化是种社会精神力量 | D.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
《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己身,欲先修身者必先正其心。”这表明
A.加强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B.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
C.只有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才会有所成就 |
D.只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就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