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和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
| A.新型工厂制度的产生 |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
| C.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
阅读“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统计表”,从中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战场名称 |
开始时间 |
终止时间 |
小计 |
| 欧洲战场 |
1939年9月1日 |
1945年5月8日 |
4年8个月零8天 |
| 苏德战场 |
1941年6月22日 |
1945年5月8日 |
3年 10个月零17天 |
| 太平洋战场 |
1941年12月8日 |
1945年9月2日 |
3年8个月零26天 |
| 中国战场 |
1931年9月18日 |
1945年9月2日 |
13年11个月零16天 |
| 苏联对日作战 |
1945年8月9日 |
1945年9月2日 |
25天 |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③世界人民团结合作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
|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
|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
|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 A.日军攻陷上海 | B.日军实施细菌战 |
| C.日军屠城南京 | D.日军占领台儿庄 |
下图所示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
| B.加速并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 |
| C.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
| D.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被迫由北往南移 |
“晚上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断传出。……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中日甲午战争 | B.九一八事变 |
| C.伪满洲国建立 | D.苏联对日宣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