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被突破 |
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入仕 |
C.“否定或摧残商业企业发展”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
D.造成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勘探部门分别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找到了大庆、大港和胜利等油田,震惊了世界。以下各项与这些成就相关的是()
A.相关科技理论的指导 | B.“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
C.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 D.苏联和美国专家的帮助 |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一张宣传画,画中文字意为“中国正在帮助我们”“救援中国!”这说明抗日战争()
A.是最早开始的反法西斯战争 |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
C.是全民族联合一致的反侵略战争 |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
1941年,毛泽东以《实事求是》为题作过报告,并要求“不尚空谈”。以下符合此精神,且发生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有()
①召开遵义会议②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签署《双十协定》④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针对皇帝强烈地反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告诉皇帝说:“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
结论 |
|
A |
唐代民谚赞誉浙江嘉兴的农业:“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 |
南方正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
B |
宋英宗时,“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
军费成为当时政府的主要财政支出 |
C |
《农政全书》记载,松江地区“绫、布二物,衣被天下”,“原此中之布,实不如西洋之丽密”。 |
手工纺织品的质量不如机器纺织品好 |
D |
清政府认为宁波税额较轻,“恐将来赴浙之洋船日众”,日久生弊。 |
清政府中断了中外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