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一项是
| A.欧洲一发现;美洲一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一侵犯 |
| B.欧洲一文明相遇;美洲一发现;全球史观一侵犯 |
| C.欧洲一侵犯;美洲一发现;全球史观一文明相遇 |
| D.欧洲一发现;美洲一侵犯;全球史观一文明相遇 |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 A.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 C.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 D.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
|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B.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问题 |
| C.要防止个人崇拜 | 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准确的是( )
| A.图1颁布,在中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 B.图2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
| C.图3的制定使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 D.图3体现了社会主义和民族区域自治两大原则 |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 B.井冈山时期 | C.延安时期 | D.过渡时期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并指出:“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据此概括孙中山辞职的原因不包括
| A.履行对袁世凯的承诺 | B.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 |
| C.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 D.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