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产生的[H]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分别用于( )
A.都用于还原CO2 | B.前者还原O2,后者还原CO2 |
C.都用于还原O2 | D.前者还原CO2,后者还原O2 |
现有阳生和阴生植物两种。从这两种植物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叶片,分别放在两个透明盒子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光强(μmol光子/m2·s) |
0 |
10 |
25 |
50 |
100 |
250 |
500 |
600 |
|
放氧速率 (μmolO2/m2·s) |
叶片A |
-20 |
-10 |
-5 |
-1 |
5 |
15 |
28 |
28 |
叶片B |
-2 |
-0.5 |
1.5 |
3 |
6 |
10 |
12 |
11 |
A.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阳生植物的叶片是A
B.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中[H]、ATP的生成
C.光照强度为50μmol光子/m2·s时,叶片B产生的氧气大于叶片A
D.光照强度>600μmol光子/m2·s时,叶片A放氧速率主要被CO2浓度限制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水浴中,10 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实验时间/min |
液滴移动距离/mm |
10 |
0 |
15 |
32.5 |
20 |
65 |
25 |
100 |
30 |
130 |
35 |
162.5 |
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
B.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 mm3/min
C.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
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
在上海世博会E区,是以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为原型的“世博零碳馆”。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不需要向大气排放CO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
B.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可为:CO2―→C3―→(CH2O)―→丙酮酸―→CO2 |
C.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
D.“零碳馆”房顶植物吸收的CO2将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 |
夏季,在上午8~10时的两个特定时刻测定某植物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含量变化,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细胞最可能是( )
A.形成层细胞 | B.叶肉细胞 |
C.根尖细胞 | D.果肉细胞 |
ATP合成酶是细胞中常见的蛋白质,它由两部分组成,F0为嵌入生物膜的疏水端,F1为生物膜外的亲水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TP合成酶与ATP的共有组成元素一定包括C、H、O、N
B.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形成一磷酸腺苷(AMP),AMP是某些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ATP合成酶存在于原核细胞细胞膜,真核细胞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等生物膜上;构成这些生物膜基本骨架的磷脂分子具有疏水端和亲水端
D.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的ATP水解供能,此时肌肉细胞中ATP合成酶没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