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成立人民委员会 |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 A.治之经,礼与刑 | B.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 C.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
观察下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
苏俄(苏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表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35 |
44.24 |
①余粮收集制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②集体农庄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大发展
③固定粮食税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小农经济阻碍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它指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③发展乡镇企业④外出打工
|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①商品运输成本提高②市场上洋货流行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
厂家数 |
创业资本数(元) |
工人人数(人) |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 1920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队伍壮大,领导新文化运动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