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折线是表示物体甲运动的位移图象,直线表示物体乙运动的位移图象,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物体是相向运动, |
B.甲做曲线运动,乙做直线运动 |
C.计时开始8s后,在距甲的出发点60m处甲乙两物体相遇 |
D.甲在运动中停顿了4s |
关于物理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 |
C.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
D.牛顿不仅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提出了场的概念 |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和质量为m2的长木板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木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木块在长木板上滑行,而长木板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则( )
A.μ1>μ2 |
B.μ1<μ2 |
C.若改变F的大小,当F>μ1(m1+m2)g时,长木板将开始运动 |
D.若将F作用于长木板,当F>(μ1+μ2)(m1+m2)g时,长木板与木块将开始相对滑动 |
一长轻质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着质量分别为mA=1kg和mB=2kg的A、B两物块,A、B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2,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块上,如图所示(重力加速g=10m/s2)。则( )
A.若F=1N,则物块、木板都静止不动
B.若F=1.5N,则A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N
C.若F=4N,则B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N
D.若F=8N,则B物块的加速度为1.0m/s2
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轻绳把一个小铁球悬挂在高2L的O点处,小铁球以O为圆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且恰能到达最高点B处,则有( )
A.小铁球在运动过程中轻绳的拉力最大为6mg |
B.小铁球在运动过程中轻绳的拉力最小为mg |
C.若小铁球运动到最低点轻绳断开,则小铁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
D.若小铁球运动到最低点轻绳断开,则小铁球落到地面时水平位移为2L |
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间长度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粮袋到达B点的速度与v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 |
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 |
C.若μ≥tanθ,则粮袋从A到B一定一直是做加速运动 |
D.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到B一直匀加速运动,且a≥gsin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