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 )

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 B.亚寒带地区
C.亚热带地中海区 D.热带雨林地区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图1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图2
(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3)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图1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图1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路交通枢纽

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