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西奥多·舒尔茨曾经指出:“中国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其效率是很高的。农业生产要素的使用较少有不合理的低效率现象,小农作为‘理性经济人’毫不逊色于资本主义企业家”。他所强调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以家庭为单位 | B.耕织结合 | C.精耕细作 | D.自给自足 |
2013年12月2日,《环球时报》报道称“美方建议遵守中国(划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要求,日媒恼火指责盟友‘背弃’”。“冷战”时期,在中美日关系上美国曾有过同样的“背弃”并引起日本“朝野震动”的举动。该举动是指
A.“乒乓外交” | B.基辛格访华公报的发表 |
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 D.《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
在历史研究当中新闻图片因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往往受到学者的关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列四幅图为一篇新闻报道中引用的图片,下这篇新闻报道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 | B.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
C.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 | D.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多极 |
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
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
C.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
D.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
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是指
A.开埠通商 |
B.协定关税 |
C.允许驻军 |
D.割地赔款 |
下表描述了英国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源自高德步、王钰编著的《世界经济史》)。这对英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年份 |
农业劳动人口比重 |
农业占国民收入比重 |
工业占国民收入比重 |
1688年 |
75% |
||
1801年 |
35% |
32% |
23% |
1841年 |
23% |
22% |
34% |
A. 加快了人口大规模流动 B.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C.重工业主导了国民经济 D.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