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地区的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地广人稀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据此回答下题。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 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大气湿度 ④减少空气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列功效中,哪项不属于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产生的有利影响

A.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 B.保护了土壤肥力
C.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D.提高了复种指数

根据实验资料,“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在以下哪个地区使用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宁夏平原 D.江汉平原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龙”身体上也存在“病症”(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

A.“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B.“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C.“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D.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结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回答下题。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该地区湿地的价值主要表现在: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下题。
下列表述,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城市化速度过快
C.失业率高 D.产业结构单一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黑土保护迫在眉睫,黑龙江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黑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下题。
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

A.地形图和气温分布图
B.地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C.土地利用结构图和工业分布图
D.植被类型分布图和旅游景点分布图

为实现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小组在调查之后提出的方案,可行的是

A.开发荒地、沼泽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尽力开发现有优质原始林木,发展林区经济
C.大量外迁人口,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D.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下表是几位同学对该流域某切沟研究之后,做出的该切沟“冬春季和雨季蚀积变化及其对应降水量表”(*表示降雪量),对图表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正确的是

A.沟内雨季以侵蚀为主
B.沟内冬春季以沉积为主
C.全年都是流水侵蚀,无冻融侵蚀
D.切沟净体积变化=沟内沉积体积-沟内侵蚀体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