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君子”与“小人”是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我们经常拿这两个词来评判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有人说:君子对事不对人,好求同存异,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而小人则对人不对事,好结党伐异,喜欢掩饰自己的过错。
(甲)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
(甲)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录及孔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加以阐述。
(乙)上述的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邃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梁天监初,除后军谘议参军。邃求边境自效,以为庐江太守。
五年,征邵阳洲,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邃筑垒逼桥,每战辄克,于是密作没突舰。会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舰径造桥侧,进击,大破之。
迁广陵太守,与乡人共入魏武庙,因论帝王功业。其妻甥王篆之密启梁武帝云:“裴邃多大言,有不臣迹。”由是左迁始安太守。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吕僧珍曰:“昔阮咸、颜延有二始①之叹,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后为竟陵太守,开置屯田,公私便之。再迁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史,复开创屯田数千顷,仓廪盈实,省息边运,人吏获安。乃相率饷绢千余匹,邃从容曰:“汝等不应尔,吾又不可逆。”纳其二匹而已。
普通二年,义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入魏,魏军来援。邃深入魏境,出其不意。魏所署义州刺史封寿据檀公岘,邃击破之,遂围其城。寿请降,义州平。
四年,大军北侵,以邃督征讨诸军事,先袭寿阳,攻其郛,斩门而入,一日战九合。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援绝拔还。于是邃复整兵,收集士卒。明年,略地至汝、颍间,□在回应。魏寿阳守将长孙承业、河间王元琛出城挑战,邃临淮叹曰:“今日不破河间,方为谢玄所笑。”乃为四甄②以待之。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承业奔走,闭门不敢复出。
在军疾笃,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邃沉深有思略,为政宽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将吏惮之,少敢犯法。及卒,淮、肥间莫不流涕。(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二始:指晋始平太守阮咸与南朝宋始安太守颜延之,二人皆负时望而遭忌。
②四甄:指埋伏左右的四支军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渡河
B.邃乘舰径桥侧造:建造
C.吾又不可逆:推却
D.在军疾笃:严重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吕僧珍曰
②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援绝拔还
③明年,略地至汝、颍间,□在回应

A.①于②则③所 B.①之②以③因
C.①之②则③因 D.①于②以③所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B.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C.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D.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邃年少会写文章,当官后自己要求到边境去效力,担任庐江太守。
B.裴邃担任二州刺史时开发屯田,粮仓充实,军民安定,于是他们送来许多匹绢。
C.魏军袭击寿阳,攻打外城,杀掉守关士兵进入内城,裴邃率众与之大战了九个回合。
D.裴邃为人正直有威仪,将吏敬畏他,他去世后,淮肥间的人民没有不流泪涕泣的。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
②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裴邃“沉深有思略”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问题。共10分。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租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桥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岸,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 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下列句中加点字含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郡学,东顾草树郁然。过:经过
B.东数百步,有弃地。趋:快走
C.亭北岸,号“沧浪”焉。构:构筑,建造
D.沃然有得,笑万古。闵:同“悯”,悲悯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舒所怀,不可得也。 ②至□洒然忘其归。③尚未能忘□所寓目。

A.①且②者③之 B.①且②则③其
C.①以②则③其 D.①以②者③之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扁舟吴中,始租舍以处
②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给后面问题。共20分。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复举种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入为大司农。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举种:举众,全体。②生:生口(俘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交通:交际、往来
B.暠素慷慨 ,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
C.暠与相揖谢:道别、辞别
D.会匈奴并、凉二州寇:侵略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暠至,□复举种向化
②驰传上言,□二府畏懦
③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

A.①而②以③以 B.①乃 ②以 ③则
C.①而 ②而③则 D.①乃 ②而 ③以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B.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C.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D.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但喜欢“立功立事”。
B.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C.种暠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
D.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
(2)作者评价种暠为“好立功立事”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以命之。十岁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选自《唐才子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五经通: 通晓
B.其《清平调》中飞燕事摘:挑剔
C.白时卧庐山,为僚佐辟:开辟
D.乘醉跨驴经县治,不知宰:县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母梦长庚星,以命之为长句,歌以赠之
B.所业投贺知章愿陛下托臣讨贼兴复之效
C.帝赐食,亲调羹吾属今之虏矣。
D.白长笑去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2)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子之谢:道歉,谢罪
B.及善以父事死:使…死
C.密其谋赞:辅助
D.时二张宠怙:依仗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 )
①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 ②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
③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④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⑤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⑥及善数裁抑之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C.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便罢了他的职。
D.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谬善良,天下疾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