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千上万的留言,反映的情况方方面面,设计的问题五花八门,既有殷切的期待,也有中肯的批评,反映了网民对国计民生的关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网站和网民渴望通过四通八达的互联网,让总理更多地了解民生、民心、民意。无论是诉求表达,还是批评建议,都是政府工作的一面镜子,值得有关部门认真地总结、分析。
请回答:
网民向政府表达合理的诉求、献计献策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一种方式? (2分)
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2009年4月墨西哥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来,全球多个国家都难以幸免。某校高一学生围绕“提升公民意识,重视流感防疫”开展探究活动,搜集了一些信息,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以下问题。
信息:中国河南华兰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血液制品研发和生产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9月4日,该公司注册申请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获得通过,标志着全球首家能够用于3岁以上人群接种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该公司抱着心怀人民健康理念,稳健管理,规范运作,依靠科技,坚持不懈地研发和生产安全、高效、可靠的制品,不断占领市场。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是怎样不断占领市场的?(12分)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①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④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08年8月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精彩奥运”这一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探究中,他们了解到下面三则信息:
信息一:开幕式上鲜艳的色彩,唯美的影像,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武术、风筝、飞天、昆曲、《论语》、三千弟子求学等节目将中国文化的精华用通俗美妙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富有强烈时代气息的现代手法,借助最新的科技手段,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设计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哪些道理?
信息二:在奥运后,由于投资活动大幅度减弱,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会相关的行业往往会出现衰退,步入低谷。但是巴塞罗那奥运会将奥运中心建在有待开垦的海滩上,奥运会后这片地区成为旅游区,使该市旅游业跃居欧洲第3位;汉城奥运会为韩国建筑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创造了21亿美元、22亿美元和13亿美元的产值,对韩国经济起到了显著的拉动作用;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
(2)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其它奥运主办城市应对“奥运低谷”的成功经验?
(3)借鉴其它奥运主办城市应对,“奥运低谷”的成功经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全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明,和谐的民族关系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积极建设、积极促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继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1)有同学认为,“只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就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请运用《政治生活》中民族方面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一:“十一五”(2006—201O年)期间广东省“节能减排”情况

项目
2008年完成数量
比2007年下降
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
113.59万吨
5.58%
59.4%
二氧化硫排放量
96.36万吨
5.28%
81.5%

注1:根据环保部公布的考核结果显示,2008年广东每万元GDP消耗0.715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4.9%,全国第二低。
材料二:消费方式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您坐飞机旅行2000公里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就需要植3棵树来抵消。英国22%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食品产生的,“欧盟”17%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肉类和奶制品。
材料三:2009年8月9日在广州举行的亚洲能源论坛上,广东省政府负责人表示:广东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省份,又是能源匮乏的地区,是未来亚洲地区新能源产业潜力最大的地区。广东下一步将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进一步提高我省清洁能源利用比重。目前,在建风电总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到2020年全省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400万千瓦。
阅读材料,同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广东省“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你觉得消费者和企业在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可有哪些作为?
(3)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实现我省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