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D.世界观和方法沦都有相对独立性 |
“揠苗助长”,其结果事与愿违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规律 |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
D.人们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与此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选项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万能论 |
孔子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事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