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年间,河北发生水灾,宋神宗召集司马光、王安石等人议政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
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石: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神宗:朕意与光同,然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 A.王安石主张节流 | B.神宗态度模棱两可 |
| C.司马光主张开源 | D.神宗支持王安石的看法 |
下图是1927年元旦出版的《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中的两副漫画。左幅漫画印有孙(中山)总理遗像和廖仲恺先生遗像,并题词“农民利益的拥护者”。右幅漫画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两幅漫画可以说明当时()
| A.国民大革命进入高潮 |
| B.农民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
| C.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
|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经开辟 |
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学者观点的是()
| A.中华民国是各方力量妥协的成果 |
| B.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
| C.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
| D.清末“新政”改革成效不大 |
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
|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
|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
|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
|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
|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
|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
|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