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已经到了付诸实践的阶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十二五”规划也更加突出民生保障和改善,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建设幸福中国的坚强决心。
材料一 国际学术界近十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人均GDP增长和幸福指数增长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幸福指数是指衡量幸福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较快,但是财富分配结构并不合理。有数据显示,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已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得39.7%,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家庭月收入越高者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越高,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有专家认为,鉴于我国还处于经济收入比较低阶段,收入的增加是衡量居民幸福水平的硬指标。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已经成为影响相对收入,进而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材料三  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说时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多次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在与网友交流时,总理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阐述什么是“幸福感”。总理说,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在“两会”结束后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1)简要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知识,从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角度为“让人民幸福”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三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的依据。(12分)
(3)请谈谈“让人民幸福”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10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
23年前,习近平在《摆脱贫困》著作中谈及扶贫工作时就说,“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强调了“扶贫先要扶志”以及经济建设对于扶贫的重要性。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说如何阻止农村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LOGO是徽标或者商标的英文说法,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视觉化的信息表达方式,具有一定含义并能够使人理解的视觉图形。具有简洁、明确、一目了然的视觉传递效果
2012年5月29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在西湖博物馆召开发布会,正式揭幕西湖LOGO。
西湖LOGO终于火热出炉 西湖LOGO蓝白二色,好似勾勒一幅水墨画,巧妙融合“一湖一月一潭一印”四大元素,既有杭州东方品质之城内涵阐述,又有幸福和谐之湖的直观感受。西湖LOGO传达和代表了三层信息和涵义,首先是中国文化。以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辅以中国印,体现出了西湖文化景观历史的源远流长;其次是西湖特征。潭、月有机融合,潭中印月、月中印潭,体现出“天人合一、湖天一碧”的意境,有效传递出了西湖特征;第三层含义是三生万物。LOGO中的潭由三个白色圆点变形而来,包含“三生万物”的内涵理念,表达出西湖大气开放的包容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西湖LOGO在1500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道理?

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表:2010~2014年中国信息消费发展变化情况

年 份
内 容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中国信息消费规模(万亿元)
1.0
1.3
1.7
2.2
2.8
人均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元)
756.35
982.3
1266.5
1595.3
1896.4
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
7.19
8.04
8.90
9.15
9.68

注: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经济活动。
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发展互联网经济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对“使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解。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创新投融资方式。
材料一:

(1)材料一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二:合理、适度、高效的投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出口结构。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出口结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