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回答各题。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
A.a-c-d-b | B.a-d-b-c | C.d-b-c-a | D.c-d-b-a |
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 B.行政区 | C.工业区 | D.住宅区 |
图7表示地壳循环模式,图中序号表示风化与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装岩、沉积岩和岩浆。读图回答13~14题。图中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是
A.① | B.② | C.④ | D.⑤ |
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的序号是
A.① | B.② | C.④ | D.⑥ |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图6),回答10~12题。图6所示的外力是
A.流水 | B.海浪 | C.冰川 | D.风力 |
图6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是
A.内蒙古 | B.甘肃 | C.青海 | D.新疆 |
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较近 |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
图5为某地相关气象资料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关于图5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冷锋 | B.北半球的暖锋 | C.南半球的冷锋 | D.北半球的暖锋 |
关于图5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压小于乙地 | B.甲比乙地气温高、气压高 |
C.此时,甲地可能为阴雨天气 | D.乙地风向为东北风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图3),据此回答第6~7题。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图4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图示原理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较小 |
B.②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时造成我国大范围的降温 |
C.③图反映了东亚冬季风的成因 |
D.④图所示原理是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重要原因 |
图2为“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4~5题。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A.50°N、(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 B.90°N、赤道低压带 |
C.30°S、(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 D.60°S、赤道低压带 |
由气压值推断此时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 |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