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D)="0.4" mol / (L·s) B.υ(C)="0.5" mol / (L·s)
C.υ(B)="0.6" mol / (L·s) D.υ(A)="0.15" mol / (L·s)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Ⅰ表示盐酸滴加到0.1 mol/L某碱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该碱时最好选取酚酞作指示剂 |
B.图Ⅱ表示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2SO2+O2 2SO3 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化,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体积 |
| C.图Ⅲ表示某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在加入20 mL Ba(OH)2溶液时铝离子恰好沉淀完全 |
| D.图Ⅳ表示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中分别加入水后溶液pH的变化,其中曲线a对应的是盐酸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NH3(g)+6NO2(g)===7N2(g)+12H2O(g);ΔH<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
| B.提取海带中碘元素时,为将I-完全氧化为I2,用HNO3作氧化剂比用H2O2效果好 |
| C.原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一定减轻,正极的质量一定增加 |
| D.由于Ksp(MgCO3)<Ksp[Mg(OH)2],因此水垢中MgCO3会逐渐转化为Mg(OH)2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当阴极产生2.24L H2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0.2NA |
| B.0.1mol Fe在0.1mol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
|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
| D.常温下,1 L 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氧原子数为0.3 NA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铜片作阴、阳极电解硝酸银溶液:4Ag +2H2O 4Ag+O2↑+4H![]() |
| B.向Na2SO3、Na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2I—+C12="=2" Cl—+I2 |
C.向水杨酸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 +CO32- → +CO2↑+H2O |
| D.AgCl沉淀在氨水中溶解:AgCl+2NH3·H2O ==Ag(NH3)2++Cl-+2H2O |
在周期表中相邻的短周期元素X、Y、Z、W,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同主族,并且原子序数之和为20。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多2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Z>W |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Z>X |
| C.原子半径 Z>Y |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