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各题。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
C.湖区少有大风,能见度好 |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
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
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B.围湖造田 |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
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选在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
读地球某一时刻太阳光照及北极星光线图,阴影部分表示南半球,回答15~16题。此刻在某地测得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那么该地的纬度应为
A.43°N | B.45°S | C.43°S | D.45°N |
若该图表示某月某日北京时间8:00,再过2小时,全球日期分布情况是
A.12月22日的地区与12月21日的地区各占一半 |
B.12月22日的地区与12月23日的地区各占一半 |
C.12月22日的地区大于12月21日的地区 |
D.12月23日的地区小于12月22日的地区 |
图为某半年四个不同纬度地区日出时间变化(a、b、c、d、e、f代表月份,且数值a>b>c>d>e>f)。读图回答13--14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③④四地大致纬度可能是
A.20°N、20°S 、45°N 、55°S |
B.20°S 、20°N、45°N 、55°N |
C.20°N、20°S 、45°S 、55°N |
D.20°S 、20°N、45°S 、55°S |
图中四地中
A.①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幅最大 |
B.③地四季变化最明显 |
C.②地在a 月到c 月中旬前日出时间最早 |
D.④地昼夜长短变幅最大 |
2010年厦门(24°27/N,118°06/E)国际马拉松赛事于北京时间1月2日上午8时鸣枪开赛。图为“2010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路线示意图”和“某女运动员比赛过程即时素描图”。当该女运动员到达全程赛事终点时,她的身影朝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读图回答10—12题。假设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南北移动速度是均匀的,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
A.23°26′S | B.20°33′S |
C.11°52′S | D.23°26′N |
据该图女运动员身影的相对方位,判断此时她可能跑到赛程
A.5.0公里附近 | B.18.5公里附近 |
C.40.3公里附近 | D.41.7公里附近 |
该女运动员的参赛成绩测算结果应为
A.4时00分00秒 | B.3时52分24秒 |
C.4时07分36秒 | D.4时08分24秒 |
图中的A点是晨昏圈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在一年中,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是变化的,因此A点也是移动的。据此完成8-9题。当A点移到最低纬度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可能在23°26′S上 | B.可能在赤道上 |
C.可能在66°34′S上 | D.可能在极圈上 |
图中正确表示A点一年内移动范围的线是
A.A线 | B.B线 | C.C线 | D.D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