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图表法、图象法是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电离能I1是指气态原子X(g)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X+(g)所需的能量。下图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
① 将Na—Ar之间六种元素用短线连接起来(不必写在答题卷上),构成完整的图像。从上图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图折线中数字5代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元素的某种性质“X”和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等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13种元素的X的数值:试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元素 |
Al |
B |
Be |
C |
Cl |
F |
Li |
X的数值 |
1.5 |
2.0 |
1.5 |
2.5 |
2.8 |
4.0 |
1.0 |
元素 |
Mg |
Na |
O |
P |
S |
Si |
|
X的数值 |
1.2 |
0.9 |
3.5 |
2.1 |
2.5 |
1.7 |
|
①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X差值大于1.7时,所形成的一般为离子键;当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AlBr3中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②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S—N键,你认为该共用电子对偏向于____________原子(填元素符号)。
(3) 已知:波长为300nm的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约为399 kJ/mol。根据下表有关蛋白质分子中重要化学键的信息,说明人体长时间照射紫外光后皮肤易受伤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锌片和铜片以下图所示两种方式分别插入同浓度稀硫酸中。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填标号)。
A.装置甲、乙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
B.装置甲、乙中稀硫酸的浓度均减小 |
C.装置乙中锌片是正极,铜片是负极 |
D.装置乙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装置甲快 |
(2)装置乙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导线上通过0.2 mol电子,消耗锌的质量为 g。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10种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主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族 |
2 |
① |
② |
||||||
3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
4 |
⑨ |
⑧ |
⑩ |
(1)①~⑩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2)①~⑩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呈两性的是,该化合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①~⑩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碱性最强的是;
(4)⑤、⑥、⑧、⑨所形成的离子,其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下列物质中:
(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
(3)属于同位素的有(4)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有。(填序号)
①氯;②;③白磷;④氯气;
⑤;⑥
Cl;⑦
Cl;⑧红磷
下列是三个不同短周期部分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
W |
R |
X |
Y |
Z |
原子半径/nm |
0.037 |
0.154 |
0.066 |
0.070 |
0.077 |
主要化合价 |
+1 |
+1 |
-2 |
-3、+5 |
+2、+4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画出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W、X和Y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为4:3:2,则该化合物属(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存在的化学键是。写出该化合物与由W、R和X按原子个数比为1:1:1组成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的单质与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在25℃时,用石墨电极电解,
溶液,如有
电子发生转移,试回答下列问题:
(1)阴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为。
(2)阳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为。
(3)电解后得到的的质量是,得到
的体积(标准状况)是。
(4)如用等质量的两块铜片代替石墨作电极,电解后两铜片的质量相差,电解液的(填“变小”、“变大”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