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是贴在火柴盒上的招贴画,也是其商标。根据你的观察,这组火花应出现于( )
A.鸦片战争后 | B.甲午战争后 | C.民国建立后 | D.抗日战争后 |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
1910年,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绘有“文明结婚之简便”一画:“自欧化东渐,一般新学界人,每崇尚自由婚姻。沪上素号开通,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材料中“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的原因是( )
A.中西文化开始交流 | B.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
C.辛亥革命的影响 | D.政府政策的引导 |
1920年,一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 B.在影剧院观看电影《红高粱》 |
C.在西餐馆就餐 | D.听到有人称呼他“先生” |
毛泽东说:“中国民主革命的完成依靠一定的社会势力。这种社会势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而其根本的革命力量是工农。”中国近代革命运动最先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五四运动 |
C.国民大革命 | D.国共合作抗日 |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