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古代诗歌阅读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此词是作者隐居时所作,“愁城”“辇下”:南宋京师临安。②银花:元宵节的花灯。③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词的上片有什么独特之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途中
赵汝鐩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睛。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本诗写了哪些“途中”所见景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对本诗颔联“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入黄溪闻猿①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江上闻猿
雍裕之②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注:①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②雍裕之: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请简要赏析《入黄溪闻猿》前两句的艺术特色。
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浓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8.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9.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诗歌第二句中“衔”、“浸”两个字用得好,请选一个加以分析。
(2)请简要分析诗中牧童的可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