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图、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活性
金属离子 |
浓度(mmol/L) |
相对活性(%) |
||
草鱼 |
![]() |
鳝鱼 |
||
Na+ |
30 |
100.83 |
101.47 |
96.03 |
Zn2+ |
1 |
112.38 |
116.06 |
158.13 |
Ca2+ |
5 |
65.21 |
96.18 |
88.18 |
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B.将宰杀后的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
C.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
D.Zn2+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都减慢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是指()
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
B.未成熟的种子经过处理培育出幼苗的过程 |
C.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由分化状态变成分生状态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
D.取植物的枝芽培育成一株新植物的过程 |
科学家为提高玉米赖氨酸含量,计划将天冬氨酸激酶的352位的苏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中104位的天冬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就可以使玉米叶片和种子中的游离赖氨酸含量分别提高5倍和2倍,下列对玉米性状改变最可行的方法是()
A.直接改造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
B.直接对相应的基因进行改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
C.直接通过对酶的合成的控制,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
D.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
下列为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
A.③②④① | B.②④①③ | C.④①②③ | D.③④①② |
胚胎分割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的原因是()
A.以免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
B.保证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
C.确保胚胎发育后期营养物质的供应 |
D.防止分割而来的两个体性状差异过大 |
两个核酸片段在适宜条件下,经X酶的作用,发生了如下变化,则X酶是()
A.DNA连接酶 |
B.EcoRI酶 |
C.DNA聚合酶 |
D.限制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