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
|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上述口号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B.抗击外国侵略 |
| C.进行民主革命 |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
新三民主义发展了三民主义,主要表现在
|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 |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
| 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 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
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
| 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用武力之政府” |
| B.思想启蒙,启发“多数国民之觉悟” |
| 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生产大企业” |
| D.以俄为师,迎接“世界革命新纪元”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
|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
|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 D.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