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大陆地区1990年第四次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回答各题。
年 份 |
总人口 (万人) |
年龄结构(%) |
每十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人数 |
城镇人口比重(%) |
||
0-14岁 |
15-64岁 |
≥65岁 |
||||
1990 |
113368 |
27.69 |
66.74 |
5.57 |
1422 |
26.23 |
2000 |
1265583 |
22.89 |
70.15 |
6.96 |
3611 |
36.09 |
上表数据说明我国大陆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①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加快 ②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呈现老龄化趋势
③人口压力大,人口素质仍然较低 ④劳动力不足,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针对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建全社会保障及社区服务制度 ②积极鼓励生育,保证优生优育
③建立全民教育制度,提高人口素质 ④计划生育,将人口增长率降至零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为甲河流域(局部)不同时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地层形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③④ | D.③①②④ |
与1980年代相比,图示区域2000年代
A.河流含沙量增大 | B.坡面径流量增加 |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 D.坡面下渗量增加 |
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范围(适宜避寒区)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小题。北半球适宜避寒带最窄处位于我国华南,大约仅为6-7个纬度,其形成原因是
A.地形 | B.纬度 | C.冬季风 | D.海陆位置 |
北半球还有两个适宜避寒带较窄处在东经60度和东经90度附近,其形成因素是
A.纬度 | B.冬季风 | C.地形 | D.洋流 |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下图为香港老年人口5年内增加速度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关于香港老龄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香港老龄化人口比例在减少 |
B.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 |
C.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
D.当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趋于0时,老年人口总数量最少 |
下图是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五个国家和地区2010-2050年老年人口预测比较,对五个国家的排列,甲、乙、丙、丁、戊分别对应国家符合图中信息的一组是
A.日本、香港、中国内地、泰国、马来西亚 |
B.香港、中国内地、日本、马来西亚、泰国 |
C.香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内地 |
D.日本、中国内地、香港、泰国、马来西亚 |
伴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将抑制人口向香港迁移;②将抑制产业结构升级;
③带动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内部结构调整;④有利于促进香港经济快速发展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图2是我国某石灰岩分布广泛地区的等高线图,图2中A河流被称为“白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呈乳白色;而B河流被称为“黑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沉积了大量黑色的淤泥。图1是图2中M处天然形成的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池,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多和长大,科学术语被称为“钙化池”,钙化池光滑平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图中M处钙化池形成的碳酸钙来源于
A.A河流 | B.B河流 | C.C山脊 | D.D河流 |
从钙化池的形成中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池的外边缘流速较池内小;②池的外边缘较池内流速大;
③池内沉积作用快于池的边缘;④池的边缘沉积作用快于池内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科学家们将钙化池的边缘切开研究发现,其边缘呈层状结构,层状结构呈白色与黄色相间分布,厚薄不一。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白色的是碳酸钙,而黄色的则是泥土。据此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区域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②碳酸钙沉积层越厚,说明该时期降水越少;
③泥土颗粒的大小可以反映当地降水强度大小;
④上述现象在西欧发现的可能性较大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当做了生活的本身,并因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阅读上述材料并完成小题。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转场”在地理学中被称为
A.迁移农业 | B.混合农业 | C.乳畜业 | D.游牧业 |
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
A.山前平原—夏季 | B.高山-春季 | C.河谷低地-冬季 | D.沙漠-秋季 |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
A.垂直地带性分异 | B.非地带性分异 |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