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 A.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 B.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 C.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 | D.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
徐峰在《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认为:“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58条。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产业)发达。清末,乌青镇街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8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47条。”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 B.市民阶层的壮大 |
| C.自然经济的瓦解 |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两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路,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
|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
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该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式,并招商集股,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股票。据此可知()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 C.民间资本得到官方认可 |
|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
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
|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
|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
| 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电视剧《老农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眼见地里丰收的地瓜没人收,牛大胆说顾不了了,先让女劳力在地头挖坑把地瓜埋地里,等上面检查完了再说,然而检查通过后,地瓜却烂在了地里。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合作化运动 | B.大跃进运动 |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