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两会”出现频率最高、最热门的关键词非“幸福”莫属。中国在取得经济成长、国家富强的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已经看到了或者说有能力谈论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协调发展、国民幸福。由“国富论”转向“幸福论”,由“GDP崇拜”转向“幸福追求”,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世界的潮流。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各级政府应该
①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和保障公民各种权益
②真正以追求公众利益、谋求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
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搞基建投资
④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④ |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3年10月8日表示受政府有关门影响没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和推进贸易谈判是丧失良机。对此,西方媒体大肆渲染“中国会因美国总统缺席APEC会议而沾沾自喜”。下列与西方媒体的观点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我在故我思 | B.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
C.古今易俗,新故异备 | D.心外无物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观的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
B.“物是观念的集合” |
C.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
恩格斯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表明
A.哲学源于社会实践 |
B.哲学家是真理的发现者 |
C.哲学是对时代内容的具体反映 |
D.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③④ |
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 中国凭借航海技术开通了与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新时期,沿着陆海两条“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中可以看出:
A.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
B.联系方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C.只要加强联系,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
D.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