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否定宗教信仰 | B.主张废除所有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
C.挑战教会权威 |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两大思想解放运动。由于它们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对其评价也不同。下列针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是( )
A.否定了王权的至高无上,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神权 |
B.成就表现在政治、文学等各方面,但最突出的是政治方面 |
C.否定神的绝对权威,强调发展人的“人性”、价值和力量 |
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得,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
14世纪至17世纪,意大利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古希腊学者的下列观点,能反映当时意大利的时代需求,引发先进知识分子产生共鸣的是( )
A.坏人因畏惧而服从,好人因爱而服从(亚里士多德) |
B.我们的需要越是少,我们越近似神(苏格拉底) |
C.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 |
D.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柏拉图) |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文艺复兴时期社会主流思潮的核心 |
B.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的思想武器 |
C.曾一度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 |
D.宣扬个性,反对君主专制,要求建立法治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