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
|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
| A.君主制的盛行 |
| 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社会 |
| C.公民政治的盛行 |
| D.缺乏稳定的文明基础 |
统一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但地方分权经常威胁到国家的统一。我国古代通过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最终从制度上克服了“地方分权”的问题。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分权势力的有()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推恩王侯子弟
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A.秦、汉 | B.隋、唐 |
| C.宋、元 | D.明、清 |
为了削弱相权,汉代、唐代、宋代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 A.增加宰相的名额 |
| B.废除宰相 |
| C.选用级别较低的官员参与中枢决策 |
| D.分割宰相的权力 |
629年唐太宗下了一道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的诏令。你认为这道诏令的出台与执行不可能经过()
| A.皇帝、中书省 | B.尚书省、吏部 |
| C.礼部、户部 | D.门下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