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年)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与材料相符的思想流派是
| A.儒家 | B.道家 |
| C.墨家 | D.法家 |
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说:“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以下选项中体现这一思潮的是
| A.孔子:提出“克己复礼” | B.老子:主张“因循自然” |
| C.韩非子:认为“事异则备变” | D.墨子:主张“兼爱”“尚贤” |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企业和贸易的存在。”该政策的实施()
| A.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
| B.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 |
| C.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 |
| D.使这一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油价下跌了129 %,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
|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
|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
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作者的主旨是()
|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
| B.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 C.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革命是改善处境的主要方法 |
| D.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劳动人民改善处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