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发展观下审视GDP,可以发现,追求GDP的最终目的,应是人民不断进步的幸福生活,而目前通用的GDP是社会物质及服务生产总量的体现。这个指标的局限性日益突出。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推出了“绿色GDP”的概念,我国的“绿色GDP”指标也在攻关之中。“绿色GDP”是将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资源环境与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拓展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功能。但“绿色GDP”在很大程度上也不能反映人类本身的一些追求。有人也就推而广之,提出了“人文GDP”的概念。据此完成问题:
GDP的改进过程,反映了:
A.政策的不稳定性 | B.人的思维的不确定性 |
C.人们认识的发展 | D.物质世界的发展 |
在新的发展观下,单一以GDP考查干部政绩的情况将得到改进,新的考查体系将更加全面。这属于:
A.由现象到本质 | B.由实践到认识 |
C.![]() |
D.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 |
2009年,我国西部地区的年人均收入为18090元,东部地区则为38587元,差距达2万余元。2011年,城乡居民公共卫生资源占有量,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城市为6.2,农村为2.8。我国地区、城乡之间差距的事实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面临诸多阻力和挑战,任务艰巨
②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已解决
③我国已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④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难以实现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近10年来,党和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密集出台。从彻底免除农业税到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到分类指导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出台等。这些政策
①推动了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②逐步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有利于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③统筹了区域平衡发展,实现了社会公平
④影响了城镇居民的利益,加剧了社会矛盾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我国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压力和挑战,正在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些新兴产业
①有利于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发展主动权
②就能建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国家
③有利于巩固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④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综合国力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中国产品遍布世界,但中国不是“世界工厂”,而是“世界加工厂”。面对日益严重的贸易摩擦,我国出口企业应当
①通过海外数量和规模扩张,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②熟悉和利用好世贸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③扩大开放领域,完善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有媒体评论,中国社会仿佛迈入了“限时代”:汽车“限”号“限”行;国内楼市“限”价、“限”购;温室气体“限” 排……这一系列“限”表明
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
B.人们正在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尽量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
C.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 |
D.国家宏观调控无法解决市场配置资源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