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据此可知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 B.日内瓦会议 |
C.中苏建交谈判 | D.第26届联大 |
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A.城市布局整齐 | B.城市规模过大 | C.城市功能单一 | D.经济政策抑商 |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分封制②古罗马法③英国的君主立宪制④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剌,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材料主要反映出汉初:
A.宗法关系服从于君权 | B.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
C.宗法制趋于崩溃 |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
图为“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
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 |
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 |
D.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