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发帖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矣!”该帖表述与史实相符之处是( )
A.科举制的创立 | B.科举制的贡献 |
C.八股取士的开始 | D.八股取士的弊端 |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儒法合一、外儒内法 |
B.儒家不再强调民本思想 |
C.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
D.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的胜利 |
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顶端,没有人或制度能够制约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但□□□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保持相对有序的环境。”□□□中的字可能是()
A.孔子 | B.董仲舒 | C.孟子 | D.老子 |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
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0多边贸易谈判。这表明()
A.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 |
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 |
C.WT0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 |
D.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 |
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