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各地媒体几乎同时出现了这么一个词——“堵车”。北京成了“首堵”,连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也常常堵到半个城市瘫痪。我们不禁感慨:中国已进入全民“豪堵”时代。 |
| B.依靠引进促进发展的“拿来主义”和“捷径”,使一些地方和企业滋长了惰性,削弱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
| C.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误读。 |
| D.什么叫“有文采”?比如一句“李白喜欢喝酒,柱甫会写诗”,淡而无味。稍事润色,变成“太白好酒,子美工诗”,虽算不得文采斐然,但是不是比原句有文采得多呢? |
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读了“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 ——引用诗句,充当反面例子,告诫大家说明事物应准确描绘特点,不能仅用比喻,否则会让人产生疑问。 |
| B.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抒发了鲁迅深沉、激越的感情。“不在……就在”表示摆在眼前的路只有两条,非此即彼,从而激励大众起来反抗。 |
| C.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将三种激情比作飓风,形象表明它们是自己在追求过程中的原动力,而“苦海”和“绝望”则表明这些激情在给他带来了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和痛苦。 |
| D.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 |
——双重否定句用得很有表现力,不但加强了语气,肯定了物种变异这一认识,而且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不是不变”是对“不变”论的有力批驳。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不再梦见周公已经很久了! |
|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位,而其他星辰都环绕着它。 |
| C.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真的过分悲痛了吗?不替那个人的死感到过分悲痛,还替谁感到过分悲痛呢? |
| D.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怎么能像普通男女那样地去轻信别人,自己从沟壑里经过也不知道危险。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B.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D.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
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 B.风乎舞雩 |
| C.饭疏食,饮水 | D.觚不觚,觚哉,觚哉 |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被发左衽矣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
|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
| C.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告诸往而知来者 |
| D.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