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
C.元素原子最![]() |
D.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 |
关于Li、Na、K、Rb、Cs的叙述均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属性最强的是铯
②它们的氧化物都只有M2O和M2O2两种形式
③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④密度按Li—Cs顺序依次递增
⑤离子半径:Rb+>K+>Na+
A.①②③ | B.①③④⑤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HF稳定性比HCl强 |
B.Mg失电子能力比Ca弱 |
C.NaCl与NH4Cl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
D.等物质的量的C2H6和H2O2含电子数相同 |
在1 L 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0.6 mol/l,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当HNO3与H2SO4的物质的量比为x:y 时所得溶液中Cu2+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则x:y为
A.2:3 | B.3:8 | C.1:4 | D.1:1 |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O4,以下是形成途径之一:①NO2+SO2=NO+SO3,②2NO+O2=2NO2,③SO3+H2O=H2SO4,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NO2由反应N2+2O2![]() |
B.总反应可表示为2SO2+O2+2H2O![]() |
C.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2+O2+2H2O=4HNO3 |
D.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3O2+2H2O=4HNO3 |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l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一定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0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一、Fe2+、Br一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