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南、北、东、西差异很大。
材料二
(1)比较右图中A、B两地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该省皖南丘陵区和淮北平原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试从地形和气候方面说明其差异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影响。
(3)D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试简述其原因。
读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西南地区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攀枝花市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必须跳出 “开发—兴盛—枯竭—衰败”的怪圈;面对新的形势,攀枝花市必须用两条腿走路,实施从“百里钢城”到“钒钛之都”的产业升级,从“工矿基地”到“阳光花城”的城市转型。图为“攀枝花市近10年产业增加值和产业从业人数”统计图。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其中,对植被的破坏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2)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的中部,受影响,城市的形态是。
(3)攀枝花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4)图中甲区最显著的地形特征是什么?试评价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四川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目的地之一,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优势有哪些?
惠灵顿是新西兰首都,位于北岛南端,人口约45万。它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城市,以其美丽的自然港口而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1)--(4)题。
材料一:图甲为新西兰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乙为惠灵顿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怀卡托河是新西兰最长河流。源于北岛中部陶波湖,上游水流湍急,建有多座水电站,下游水流平缓,灌溉发达,是重要畜牧区。
(1)新西兰位于半球(南、北),其自然带的主要类型是。
(2)新西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该种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和。
(3)简析惠灵顿成为新西兰第二大城市的主要原因。
(4)比较怀卡托河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流水作用的主要地貌类型,并分析原因。
图是某地局部假想图,A地为港口,B地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拟在A、B两地之间修建交通线路(如图),你觉得是否合理?说明原因。
(2)简述该交通线路的修建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材料二 图甲为福建省7月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7月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2)根据图乙描述B地气候类型和特征。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简要分析良好的植被条件对该区域水循环产生的影响。
下面两幅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分别说出a、b两城市的气候类型。
(2)比较a、b两城市的降水差异并说明原因。
(3)比较a、b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