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域《马伶传》)
【注释】①伶:戏剧演员。②肆:戏台。③引:发声。刻:刻画,指唱歌。商、羽:都是古代五声之一,此处指曲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列兴化于东肆         列:安排
B.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   征:召集
C.今日幸为开宴                    幸:希望
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经过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梨园以技鸣者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坐客乃西顾而叹     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C.既奏,已而论河套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去后且三年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李伶的演技高于马伶的一组是(  )
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②坐客乃西顾而叹  ③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④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⑤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⑥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    
A.①⑤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伶和李伶都是当时著名的戏剧演员,他们分属兴化部和华林部,在扮演严嵩这一角色上,李伶的演技要略胜马伶一筹。
B.在新安商人的宴会上,马伶耻于与李伶一起演出,因此离去。而兴化部又不肯换人表演,就停止了这场演出。
C.将近三年的苦心学艺,马伶的演技突飞猛进,当他再次与兴化部同场竞技时,他扮演的严嵩这一角色惟妙惟肖,让对手输得心悦诚服。
D.马伶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潜心观察,用心揣摩,才能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5.(1)请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2)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②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6分,每小题3分)
杜甫传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①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
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②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
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③,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上谒,拜左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
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④,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
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
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审言:杜甫的祖父杜审言 ②恕、预:指杜恕、杜预二人
③扬雄、枚皋:二人均是西汉著名辞赋家④弥年艰窭:长年生活贫寒困苦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绪业,自七岁属辞赖:依靠
B.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故事:旧业
C.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省视:探望
D.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之衔:嫌弃

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贼所得②初,武与李陵俱侍中
B.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言②不出,火
C.①陛下忍弃之②孰能讥之乎
D.①武世旧,待甫甚善②愿十五城请易璧

翻译下列句子(10分,每句5分)
①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②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文言文简答题
杜甫,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世人誉为“诗圣”;《杜甫传》较为立体、生动地反映了杜甫的一生。请你根据《杜甫传》概括杜甫的三个主要特点。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的画线部分断句。(不超过六处)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小题。
①钱乙,字仲阳。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稍数岁,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②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瘲,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问黄土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其对,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自是戚里责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俄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③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其下,火灭处斸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④乙为方博达,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考之,皆中。末年挛痹浸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十二,终于家。(《宋史•钱乙传》)
【注】①瘈瘲(zì zhòng):病症名。筋脉痉挛,即抽搐、抽风。②斸(zhú烛):挖。③度越纵舍:古代军事用语。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辨证施治。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其对悦:满意
B.秉火其下烛:蜡烛
C.乙为方博达,不一师名:拘泥
D.与法合卒:最终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彼恶乎待哉
B.俄病免勿善小而不为
C.自制药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退考之我腾跃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
译文:
(2)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译文:
请分别概括钱乙品德和医术的特点。
答:



请用斜线(/)为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第③段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
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特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候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泾州卒以折支①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②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胡宿传》)
【注】①折支:军饷。 ②颛:通“专”。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复问       辟:使……避开
B.宿取狱繙阅具:准备
C.而平民以告也执:捉住。
D.筑石塘百里,水患捍:抵御。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尽职为民的一组是()
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
③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④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⑤既置于法,乃命劫三司吏    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宿办案慎重,讲究方法。他在宣州做通判时,遇到一个将“囚犯”判为死刑的案子经过单独审问,并查阅案宗,终于弄清事情真相,原来是一桩冤案。
B.胡宿为官刚正,对错误敢于批评。湖州前任太守花巨资兴办学校,下属官员当时不说什么,待其离任后则怀疑其中有欺,胡宿对他们进行了严厉责备。
C.胡宿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正直敢言。泾州士兵因军饷迟发煽动作乱,胡宿认为士兵确实有罪,而有关官员和庇护三司吏的包拯也有罪,应一并处罚。
D.胡宿洞察事物,明辨事理。赵滋担任守边官员以来,因一些小事南北不断发生摩擦,对此,胡宿主张“外和”,由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辨明即可,不必动用武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
答:

(2)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技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
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人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一日之名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之易:轻视
D.偶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B
C
D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翻译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3分)
(2)众相顾,迄无应者。(3分)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看面题目题。(12分,每小题3分)
李龙眠画罗汉记
[明]黄淳耀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一人坐岸上,以手踞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目皆下视,口呿不合。一人脱衣,双手捧之而承以首。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共舁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按罗汉于佛氏为得道之称,后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欤?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
注:①李公麟,宋代著名画家,号龙眠居士,擅长画山水佛像。②呍:指口张开。③鬅鬙:头发散乱的样子。④轩渠:愉快而笑的样子。⑤锡飞杯渡:锡飞,跨着锡杖飞行;渡,乘着木杯渡河。相传得道高僧可以凭法力锡飞杯渡。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微哂顾:回头看
B.若重不能者胜:能承受
C.出其履将之纳:交付
D.故为此图以警之与发:提醒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一人貌老过伛偻者②而刀刃若新发
B.①双手捧之承以首②剑阁峥嵘崔嵬
C.①共舁一人渡②方其系燕父子
D.①后世传高僧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劫哉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画中罗汉渡江艰辛的一组是
①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②目皆下视,口呿不合
③一人脱衣,双手捧之而承以首
④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
⑤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
⑥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对著名画家李公麟所绘罗汉渡江图的记述,李公麟在图上共画了十八人,
包括十五个罗汉和三个童子。
B.文章按照未渡者、正渡者、已渡者的先后顺序,生动地再现了李画中的情景,罗汉们神态各异,无一类同。
C.画中也有悠闲的罗汉,其中一个让童子抬着,一个让童子背着,他们的轻松与三位童子的辛苦形成鲜明对比。
D.作者认为,传说中的罗汉能够“锡飞杯渡”,而李画虽然手法高超,但表现罗汉渡江艰辛不符合佛教的本意。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
(2)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
(3)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