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在目前条件下扩大对华贸易就是扩大鸦片贸易,而增加鸦片贸易是与发展合法贸易不相容的。”说明
A.鸦片贸易影响了工业品贸易 | B.鸦片贸易成为中外贸易大宗 |
C.鸦片贸易导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 | D.鸦片贸易推动了工业品贸易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
B.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
C.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
D.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 |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宋朝,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清朝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护膝。以上礼仪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纲常礼教的强化 |
B.封建官员成为皇帝的奴仆 |
C.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 |
D.中央集权的加强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这说明()
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
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 |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 |
《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话表明作者()
A.提倡商品经济 | B.要求贤者舍本逐末 |
C.认为工商并重 | D.强调重农抑商 |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 B.北宋的通判 |
C.明朝的内阁首辅 | D.清朝的军机大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