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诟汝? 问:如何是涅般?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 A.孟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
|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
下图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
| A.教会内部分裂,出现附属于王权的新教会 | B.新教否定上帝的存在 |
| C.蔑视教皇和天主教会,《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 D.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路德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
|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
|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状况,人要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
|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
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
|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
|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
拉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 B.英国议会通过不《至尊法案》 |
| C.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 D.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