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中新社2010年10月25日报道,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季维智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培育出中国首例转基因猕猴。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未来人类重大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图是转基因猕猴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过程②中常用 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
⑵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CO2气体以维持 。
⑶图中过程⑦称为 ,为使代孕雌猴与供体雌猴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此前需对代孕雌猴作 处理。
⑷若要同时获得多只与此转基因猕猴相同的小猴,可对早期胚胎进行 ,操作时选择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期的胚胎进行。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操作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
Ⅱ.下图为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流程,请回答:
⑴ 制作果酒的发酵阶段,发酵瓶的瓶盖应( )
A.一直打开 | B.打开并盖上一层纱布 | C.定时拧松 | D.一直拧紧 |
⑵ 写出由果酒酿制成果醋过程的总反应式: 。
⑶ 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醋酸杆菌进行纯化培养,通常采用 接种方法。
果蝇的直翼(正常翼)与卷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直翼雌雄果蝇间交配,子代既有直翼果蝇又有卷翼果蝇。请分析回答:
(l)卷翼雌雄果蝇间交配,在16℃时幼虫发育,子代有直翼果蝇,在25℃时幼虫发育,子代全部为卷翼,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为雌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
①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有________对等位基因,其中___________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某果蝇的基因型为BbCcXDXd,理论上可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下图5个细胞是某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
(2)A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个DNA分子,属于______时期。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
(4)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
(5)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
(6)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
(7)若此生物为雌性,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
下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
(1)若某细胞同时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结构,则为________细胞。
(2)提供能量的“动力车间”为[]________。
(3)结构5为________,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4)细胞内有双层膜结构但又不属于细胞器的是________。
(5)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________。
(6)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
(7)12所示的结构的化学组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8)B细胞中有,而A细胞中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和[]________。
(9) 若A为癌细胞,除细胞能无限增殖外,细胞结构5的功能减弱,合成的________减少,使得癌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导致其容易分散和转移。
研究机构工作人员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出大量核糖体,放入含有下列几种有机小分子的培养液中进行相关实验,已知该培养液中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
(1)从理论上可知,核糖体可将上述物质中的_______(填标号)通过__________方式合成有机物,该有机物能与_________试剂发生反应呈______色。
(2)假如培养液中所含上图所示的有机小分子每种仅有1个,则合成的有机物可能有______种;每种有机物中至少含有______个羧基;连接各有机小分子之间的化学键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东方网2008年9月21日消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任葛坚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猴子的皮肤干细胞注射到小鼠的囊胚里,再将囊胚移入到代孕鼠体内发育而形成猴鼠嵌合体——猴鼠,用于角膜等器官的移植研究。请回答:
(1)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可形成大量皮肤干细胞,其原因是 。
根据胚胎干细胞的这种功能特性,当我们身体的某一类细胞功能出现异常或退化时,利用胚胎干细胞的治疗思路是 。
(2)囊胚时,胚胎细胞开始出现分化,有些细胞个体较小,将来只能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这类细胞称为 。因此,应将猴的皮肤干细胞注射到小鼠囊胚的 部位,以伴随其发育成某种组织。
(3)将囊胚移入代孕鼠体内属于 技术,此技术对代孕受体的要求是 。在畜牧生产中采用这种技术的优势主要是 ,若想进一步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