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般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最显著特点是( )
A.染色体进行复制 | B.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 C.有纺锤体形成 | D.着丝粒分开 |
小军使用显微镜观察某动物细胞时,发现视野中布满16个细胞,且左上方的细胞中含有14条大小、形态各异的染色体。现欲将该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将物镜由10倍转换为40倍进行继续观察,则对装片的操作、转换物镜后的细胞数量、细胞所处的可能分裂时期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向右下方移动、4个、有丝分裂中期 |
B.向右下方移动、1个、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C.向左上方移动、4个、有丝分裂后期 |
D.向左上方移动、1个、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
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科学家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如下图示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协助扩散(易化扩散)的速率最高约为主动运输的3倍 |
B.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 |
C.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在同时进行 |
D.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 |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蛋白质外壳内部有两条相同的RNA链,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中会形成RNA—DNA杂交分子和双链DNA这两种中间体,此双链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以它为模板合成mRNA和子代单链RNA,mRNA作模板合成病毒蛋白。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HIV进入淋巴细胞内的是病毒的RNA |
B.以RNA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翻译和逆转录 |
C.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只有病毒蛋白质外壳 |
D.不同的艾滋病病人死亡症状往往不同,与HIV使人丧失了免疫能力有关 |
真核细胞中某种生物大分子的物质合成及运输过程涉及下列几种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①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②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③含有糖蛋白的细胞结构
④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⑤单层膜构成的网状结构的细胞器
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大分子物质经过的路径依次为②④⑤①③ |
B.该物质合成与分泌过程中③与⑤膜面积的变化趋势相同 |
C.该过程所需的能量主要在④的外膜上产生 |
D.可使用35S标记来研究该物质合成及运输的途径 |
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1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⑥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
B.若图1的①中A占23%、U占25%,则DNA片段中A占24% |
C.图2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⑨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
D.正常情况下,图3中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⑥⑦⑧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