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
第一组是:  DDTT× ddtt → F1(自交)→ F2
第二组是:  DDTT× ddtt → 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染色体加倍的纯合子
第三组是:  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
(1)第一组表示____________育种方式,F2的矮秆抗锈病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               ,在培育中首先要应用_________方法;然后常采用                 (药剂)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                    
(3)第三组方法偶然出现矮秆抗锈病品种,是通过         产生的。此种变异和               、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对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C.细胞凋亡可导致细胞癌变 D.原癌基因突变可使细胞癌变

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既能使细胞数量增加也能使细胞种类增加
B.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C.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克隆羊多利的培育成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在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参与分裂活动的细胞器有
①高尔基体 ②中心体 ③叶绿体 ④核糖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如图所示,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中DE段可表示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精确平均分配
B.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
C.图2中细胞含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D.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1981年,Thomas Cech在研究四膜虫时,发现其rRNA前体加工除去某些片段的过程中发生“剪接反应”,该反应是在仅有RNA没有任何蛋白质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下列推论最合理的是

A.该反应不需要酶的催化 B.四膜虫体内的这种RNA具有酶的特性
C.所有蛋白质和RNA都是酶 D.有的DNA也可能是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