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表示酶促反应,而图乙表示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20m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图甲中c和d是同一种物质,则a可能是麦芽糖,但一定不是蔗糖 |
B.图乙中的曲线④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物质a在2min内完全水解 |
C.如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温度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
D.如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酶浓度最高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杂种后代中只显现出显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C.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
D.杂合子的后代不能稳定遗传 |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 |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
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5形成(CH2O) |
B.Fe是组成光合作用色素的必需元素,缺Fe将影响光反应 |
C.N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只在光反应过程有ATP的合成 |
D.P是类囊体膜、核糖体膜的组成元素 |
人类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下图表示1号染色体上的几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若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他们的儿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概率为1/2 |
B.他们的孩子不可能是Rh阴性 |
C.母亲正常减数分裂第一极体中的基因组成是aDe |
D.他们有的孩子可能不产生淀粉酶 |
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