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人类世界文明史上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化。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绝,得益于它( )
A.对外域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宽容 | B.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
C.抛弃民族文化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 D.摒弃外域文化而保留民族文化 |
我国第一部人事管理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第十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公布施行是我国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里程碑。我国公务员法的出台表明
①国家机关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
③中国共产党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了新的进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这句话在人生观上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有
①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②利用集体去谋取个人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结合图表,
我国主要能源人均储量占世 界人均水平比重 |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与发达 国家相比的比重 |
我国创造单位GDP耗为其他国 家的倍数 |
||||
石油 |
天然气 |
美国 |
日本 |
美国 |
日本 |
法国 |
8.3% |
4.1% |
26.9% |
11.5% |
4.3% |
11.5% |
7.7% |
图表反映了我国
①能源储量相对不足 ②能源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
③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④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根据各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区域政策。同时,强调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挥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规定所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 D.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据此完成6~7题。
6.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使价值规律服务于人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因为
①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②事物运动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④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